2021.12.25 艺术创作者要正视群众的情感和思想

说个以前的事。曾经有一次去live house看某个乐队的专场演出,现场寥寥数人。第一支暖场嘉宾的风格又太实验了,台下看的人一点反应都没有,演完后嘉宾乐队对着台下破口大骂:“这里没有摇滚,在座的都是傻逼!”

作为听众的一员,我当时也不开心。你的音乐我听不懂,不喜欢,凭什么让我跟你互动?为什么不先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把作品的审美门槛抬那么高之后又来指责群众不懂艺术?

正好几个月前和朋友从蒸汽波讨论到国内土嗨,朋友痛心疾首地说土嗨就是垃圾,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我突然想起以前国内各地办的广场音乐节,总会有一些临时烧烤摊放着巨响的土摇,烧烤师傅光着膀子一边跟着鼓点摇摆一边烧烤。放的土摇对于大多数路人来说并不好听,但是路人会被声响吸引,从而给摊位增加人气。正如音乐的初级形式是劳动人民的口号,我明白了不同的人用音乐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审美需求。

普通人听个响,有阅历的人追求更高层次的音乐形式,其行为本身并没有对错。但若是因为自己追求高层次的审美而忽视或鄙视普通人的需求,那就是何不食肉糜了。

正好昨天了解到了列宁美学思想,对文艺“能动地反映各个社会集团和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表现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心理、情绪、审美理想和要求”这一观点非常赞同。评价经典摇滚乐尚且要结合时代发展去梳理它们为什么会被载入史册,而面对当代的文艺作品也不能忽视社会各方面现状与其的相互作用。像陈漫的摄影作品,亦或是电影《雄狮少年》,受到社会思潮和舆论的影响,有人不喜欢,有争议都是很正常的事。

大众通常对艺术品的评价争议较大,而对商品的评价更容易达成共识,因为艺术在负责拓宽审美边界,而商品迎合大众喜好与需求。但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有才华有能力的创作者才能很好地平衡艺术和商品,做到引领大众的审美水平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喜好需求。

就像列宁说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 ​​​

如果艺术创作者不能正视群众的情感和思想,那艺术最终只会沦为一小部分精英阶层的特权。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