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类产品也做社交?

微信前阵子更新了一个非常过分的功能:与好友微信通话时,屏幕会弹出来对方三天内的朋友圈状态。产品经理的想法很明显,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双方的联系,特别适用于亲朋好友之间通话时没话找话的情景。

然而另一种情况是许多年轻人的微信通话是由长辈同事等人打来的,而这些人恰好是用户们不太愿意主动展示动态的群体,所以该功能也招致了不少人的吐槽。一款主打即时通讯功能的软件,连即时通讯功能都没做完善就急着做社交功能是否不妥?曾经与我就微信是否好用产生一定分歧的朋友,这回也跟我一样站在了辱骂微信的一边。

当今互联网产品设计的一个趋势是总要见缝插针地做UGC来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活跃度。社区类产品如此尚能理解,但工具类产品还这样做,则难免闹出一些笑话。

我最近遇到的另一个相似例子是KEEP在播放运动教程时推送弹幕并引导用户发送弹幕。运动是严肃且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假设有人在弹幕里发笑话,可能会引起正在做运动的人呼吸紊乱,甚至造成伤害。在我常做的锻炼胸腹和手臂的教程下,除了系统自动发送的打卡弹幕,也确实没有人愿意在认真做运动时进行弹幕互动。

跟一个朋友聊这个例子之后,朋友反驳我说人们确实有在做运动时发弹幕的需求,像B站的运动视频下就有不少弹幕。我想了想觉得还是跟产品定位有关。B站本身就是依托于视频弹幕的UGC社区,氛围轻松,老用户在看视频时发送弹幕的意愿更强。而KEEP的定位则是一款严肃的健身教练APP,这会弱化用户发布弹幕的意愿。试想一个健身教练在指导你做运动时怕你无聊,就开始天南海北地侃大山。这时愿意回话的,要么是运动强度不够,要么就是自己想偷懒喘口气,但无论哪种都与锻炼的初衷相违背。

给产品每添加一个新功能时,产品经理们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受众是谁,目标场景是什么,以及在其他场景下该功能是否会引发一些负面的后果,以避免招致现有用户的反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