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红毯先生》,意犹未尽。
这部黑色幽默电影和《一个勺子》很像,都是通过主角的视角呈现出社会的种种矛盾,并且也都没有像大多喜剧电影那样给出圆满的结局,或许这也是《红毯先生》上映时反响争议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一个勺子》展示的是普通农民的生活,《红毯先生》则从老演员的角度抛出了影视圈一幕幕荒诞场面。
可以说,这部片子把各种人都骂了个遍。
主角是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老演员,为了拍个好电影和拿奖非常拼命,却一直在逃避家庭矛盾。他还跟不上时代潮流,对年轻人玩的短视频和各种网络梗完全无法理解。
导演希望用电影展现农村穷人艰难的生活,以其去国外电影节拿奖。实际上当主角去附近农村采风时被告知村子早就脱贫多年了,讽刺了导演们和国外电影节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赞助商是新能源车企老板,经典的立领红衣显然是模仿了周鸿炜的人物设定。老板对电影毫不在意,对影视圈毫无尊敬,在产品还没生产出来之前就想着在电影里露车标,在电影里随意给自己加戏份,在主角出现负面舆情时又第一时间跟剧组做切割。这些片段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互联网暴发户形象。
短视频网站请主角打广告,负责人计划用主角蹩脚的普通话制造热点,全然不顾本着严谨的演艺态度希望再录一次的主角。以及主角的孩子打闹时用网络脏话骂人,都在批判短视频网站对于猎奇流量的渴望以及社会责任的不在意。
电影对于互联网的批判还不止如此。最让我揪心的一幕,是主角本着认真拍戏的精神,不上替身,亲自出演角色骑马摔倒的场面,本以为会获得大众赞誉,没想到被网民以"虐待动物"的名义大肆攻击。而当主角以传统公关方式出面道歉并提出捐款给动物保护基金时,又被指责"没有诚意",甚至进一步引发网民对于主角其他生活隐私的挖掘和攻击。而口口声声说爱动物的人们,丝毫不关心涉事的马匹,并且惧怕和厌恶一只家猪。这些都是对网络舆论和所谓动保人士的无情讽刺。
公关团队给主角的建议是用主角养猪做宣传素材,宣扬主角热爱动物的形象,与舆论进行对冲,然后引爆下一个热点话题迅速盖过所谓的"虐待动物"舆论。至于主角是否真的爱动物,是否真的虐待动物,公众并不关心。主角不理解这个社会为何如此刻薄和疯狂,我也气愤于主角所受的气。
影片所呈现的网络舆论失控非常真实,因为前阵子就实实在在发生过。游戏科学团队成员被指责"侮辱女性",团队和当事人不回应,网友就指责其吃性别对立流量,然后继续扒出团队成员的其他过往言论进行攻击;罗小黑创作者被指责"侮辱女性",当事人回应并道歉,网友依然不放过,指责其态度不诚恳,并继续挖出其弃养猫的言论进行攻击。同一件事,不同的做法,同样的结局。
影片里公关团队的提案很成熟成熟。在一波波的负面网络舆论里,很多人只是借此发泄情绪,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回避公众的质疑,等待热度过去。而对于在乎真相的人,这个现实很无奈,很令人难过。
我觉得当代电影市场还是不时需要这种极尽讽刺的喜剧电影。它的结局不必圆满,但是需要能带给观众更多角度去观察社会,引发观众换位思考,而不仅仅是在电影院一笑了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