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观后感

前阵子看完了《山花烂漫时》,久久不能忘怀。这部优秀的国产剧把张桂梅校长的精神信仰,创办女校的原因,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种种细节表现得细致入微。

故事的开头便讲述了山村里贫困与愚昧的“死亡螺旋”。原本可以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女孩,却因为家里穷和重男轻女观念横行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一辈子待在山村里继续过着贫困的生活。后续也多次借老师走访招生情况和女性在各行各业里的弱势地位体现这点。

主角谷雨与疯姑娘是对照组。从谷雨刚开始要嫁人,到最后谷雨考上大学离开故乡,她们俩多次打过照面。疯姑娘是不幸的,她是愚昧观念的受害者,无力地反复念叨着丈夫不是她克死的。谷雨是幸运的,她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才能走出大山,继而发掘自己的价值,为帮助贫困女孩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对照组,像老师们各自追求的对比,张桂梅与南中校长办学理念的对比,再比如说不事生产、只想让谷雨嫁人的的谷雨爹,对照拼命干活养家、希望女儿能受教育的蔡桂枝爹。说到这里,该剧多次把镜头瞄准谷雨爹时,会平移至他家养的猪,讽刺他如猪一样只知吃喝。

要打破死亡螺旋,张桂梅选择努力让更多女娃接受教育,创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创办女子高中,得要教育局审批,得有场地、有资金、有教职工、有学生,这些都是困难。于是观众看到了张桂梅面对这天大困难时不服输使劲干的奋斗,找副县长和教育局局长审批事项,找社会各界拉捐款,连蒙带骗招教师,亲自去山村招学生。种种细节让观众设身处地地认识到张桂梅在现实中所做的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会让我忍不住落泪。

当然,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终归是有限的。华坪女高的创办除了张桂梅的努力以外,也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副县长马永强、教育局局长周善群两位领导,人不坏,能力也很强,但就是做事保守,怕犯错,因此一开始不愿意支持张桂梅创办女高。但是随着他们看到山村女娃们的现状,也看到张桂梅的能力和决心,越发坚定支持女高事业,从雨天护送女娃入学,到拦省委副书记讨要专项资金,都能看得出来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的党性。最终政府拨款的专项资金,从根源上解决了华坪女高的开销问题。

我本以为电视剧讲到第一批女高学生出高考成绩就结束了,没想到后面又接了三集,描述了一些角色的后续,以及女高管理新一批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谷雨回女高担任教师,赵晓雷回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陈四海担任希望小学校长,都是受到了张桂梅潜移默化的影响,点出了张桂梅作为"教师"的春风化雨。

而这最后三集,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告诉观众,考试不是唯一的出路。该剧的中段张桂梅就说她知道高考不应该成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没办法,只有让这些女娃接受教育,考出好成绩,她们才能走出大山,所以她才要搞华坪女高,要狠狠鞭策学生。而在后三集罗一一走艺考就代表了这另一条路的可能性,呼应了张桂梅在前文中的台词。只要有信念,人生总能绽放光彩。

这是一部讲述张桂梅的剧,也是一部讲述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的剧,所以我时常在其中看到我的父母和老师的影子。张桂梅看到罗一一给她的画的画像后,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画像,和我母亲如出一辙。影片里还有很多细节,构筑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令人信服,才能让观众心甘情愿为这部剧打出高分。

等以后有了孩子,我大概会和孩子一起再重看一遍这个剧。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