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长津湖》观后感

这两天看完了《百团大战》和《长津湖》,比我预想中的好看很多。特别是《长津湖》,用了很多炫酷的长镜头三百六十度展现战场,其运镜打破了我对国产战争片的认识。虽然有部分抠图失真,但是整体表现甚至好过很多好莱坞战争片。如果上映那段时间易烊千玺粉丝不乱蹦跶瞎控评的话,我觉得网上评价还能再好些。

《百团大战》和《长津湖》分别是传统战争片风格和现代商业片风格,在故事的叙述上有很多不同。前者主要从宏观视角叙事,侧重描写日寇烧杀抢掠,领导人的决策过程,以及战场上广大战士们的英勇作战。后者则如近些年《狙击手》《八佰》一样,把镜头聚焦于一小队战士身上。

宏观视角的目的是证明战争的正当性,以及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论证这是人民的战争。然而视角过高会导致有血有肉的战士被抽象成了沙盘上的棋子,难以让观众代入,也就难以有效传达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即便我看完了《百团大战》,也依旧想不起来为了保护受伤群众牺牲的战士,和为了保护士兵而牺牲政委分别叫什么名字。

近些年的这些战争片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侧重去描写一小队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奋斗。观众看到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跟随他们的视角能看到群众的支持,战友的牺牲,也对主角逐渐凝聚起坚定信念的过程产生共鸣。

其实这些国产主旋律战争片一直在渲染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在强调中国人参战的正当性。中国反对战争,当不得不拿起武器时亦无惧于战争。这与欧美反战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以前小时候不懂事,总觉得电视上老是放这些抗战片会不会让观众生出对美日西方的极端仇恨,就跟现在网上有些人说的"极端爱国主义"想法差不多。但是后来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看到日本政府方面屡屡参拜神社,看到西方学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以及西方种种对中国甚至亚裔的偏见歧视,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种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应该越多越好。

网上有些人讽刺说中国人就该看《战狼》《长津湖》,我横看竖看都觉得是在夸赞中国影视行业在崛起,鼓励更多具备深刻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高品质电影与观众见面。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