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气》,《黑豹》与《中华英雄》

关于漫威电影《尚气》的争议非常有趣。

电影宣传之初宣布梁朝伟饰演“满大人”,引发网友对于原漫画中关于黄祸论问题的热烈讨论,进而对电影进行了广泛的批评与抵制。随后片方注意到了舆论情况,并修改了角色设定。但受到先期舆论的影响,《尚气》基本无法引进内地。

电影在网络上的争议很大,民众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坚决抵制电影《尚气》,认为其存在就是辱华;另一派则是为电影打抱不平,认为电影已经删除所有辱华元素了,应该予以放映。这让我想起来《黑豹》上映之时也有如此规模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电影非常出色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则觉得电影在过分迎合当下的政治正确。

《尚气》与《黑豹》的定位显然是一致的,都是拍给美国少数族裔的超级英雄电影,所以在讨论《尚气》之前,我想先聊聊《黑豹》。

《黑豹》是漫威电影宇宙里第一个以黑人英雄为主角的电影。它的爆红,除了影片本身各方面的高水准以外,也离不开美国黑人群体的支持。该影片是好莱坞对长期受到白人歧视与压迫的黑人群体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黑人们的情感需求。虚构的英雄成了非裔们的偶像图腾,虚构的非洲发达文明则让他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寻根之旅”,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但《黑豹》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影片对非洲文化的展示。《黑豹》勾勒出了绚烂多姿的“非洲未来主义”图景,将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部分非洲人眼中,瓦坎达是电影创作者把非洲不同地区的部族文化强行缝合而成的怪物,在充满未来质感的高科技社会中却仍旧维持着原始部族的政权秩序⑴。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极度不对等的神奇幻想,或多或少掺杂着西方世界对非洲“落后愚昧”的刻板印象。

作为中国人对这种感觉当然不陌生。当我们看到《银翼杀手》中街头莫名其妙的汉字涂鸦时,当我们看到《花木兰》中福建土楼出现在错误的时空中时,当我们看到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总是蒙着一层灰黄的滤镜,亚裔大多数都是眯眯眼,说着连我们都听不懂的“汉语”时,我们意识到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只是由各种西方人想象中的视觉元素拼接而成的遥远国度而已,它们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

《黑豹》存在的另外一大问题则是影片对现实问题的揭示。代表暴力反抗白人压迫的激进反派被打败,保守封闭的主角最终决定用瓦坎达先进的科技帮助世界上落后地区发展。试图探讨黑白种族矛盾,却又浮于表面,转而叙述王权争夺的做法,既不会冒犯到白人观众,又讨好了美国非裔,充分照顾到了最广大受众。可悲的是,现实中并没有帮助黑人的强大瓦坎达和黑豹,有的只有普遍贫穷的非洲和被警察跪死的弗洛伊德。

实际上这种讨巧手法早在《美国队长3:内战》就已被使用了。“权力是否应该被制约”与“种族压迫”一样,本是非常深刻的命题,竟然被编剧偷梁换柱成了钢铁侠的私仇与美国队长的私心之间的矛盾,大事化小,立意全无。毕竟在好莱坞眼里,深入探讨现实命题,远没有美刀来得实在。

再回过头来看《尚气》一事就值得玩味了。

主演刘思慕在直播中说过:“这部电影不属于他们(美国白人),是属于我们——美国亚裔、加拿大亚裔、澳大利亚亚裔、英国亚裔——属于这些成长于另一个国家的人们。”作为漫威电影宇宙里第一个以亚裔英雄为主角的电影,它理应是服务于美国亚裔的,但事实似乎又不止如此。

根据美国上升基金会于18年调查显示,白人成为高管的可能性比亚裔高150%⑵,可见美国亚裔们在职场上受到的歧视是相当高的。亚裔们希望拥有属于自己族群的超级英雄和属于自己的《黑豹》,以争夺其在影视作品里的话语权,从文化角度影响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另一边,作为五千年历史文明和红色意识形态的继承者,近代百年殖民史的经历者,中国人见惯了西方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因此对西方描绘中国的文娱作品的要求则更加严格。理所当然地,中国民众对《尚气》会有很多疑问:“漫画和电影是否存在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影片是否存在中国元素的生硬拼接?为何制片方一定要立项这款争议作品而不是创造一位新的华裔超级英雄角色?……”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他们更宁愿好莱坞不要将镜头对准中国,也不愿西方在没有对中华文化进入深刻研究之前,用刻板的东方元素拼凑出一个就连中国人都觉得陌生的东方国度。

美国亚裔与中国人并不是对立的概念,但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造就了两者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便是漫威打造全球化影视作品必须面临的挑战。当亚裔和中国人的诉求不尽相同,甚至存在冲突时,这些面向大众且包装精致的电影商品,究竟应该优先满足哪一部分群体的诉求?

尽管很不想这么说,但是好莱坞的逻辑显然是谁给的钱多听谁的。

在部分国外报道和国内的《尚气》支持者认为中国民众间抵制《尚气》的声音是“反应过度”“极端民族主义”的情况下,漫威仍选择将满大人改成了徐文武,显然是担心舆论影响中国市场。20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全球揽下27.98亿美元的票房,中国内地票房就占了6.32亿美元之多⑶,成为北美市场以外的第二大票仓。在这种情况下,制片方必然会想方设法讨好中国市场。

近些年好莱坞大片中频频出现繁华的中国城市和貌美的中国明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在《花木兰》《尚气》等其他描绘中国的电影中,制片方不得不更深入地研究中华文化以在中国市场寻求一席之地。

这些举动的背后,是中国政治与经济实力日渐强大的体现。国家实力即是文化话语权,是让西方认真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让好莱坞主动研究中国,这在十几年前是国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崛起,让西方影视作品不得不满足中国人的要求。那么当下受到压迫的华裔们,他们的需求又应该用怎样的电影去满足呢?我想,至少不应该是《黑豹》《尚气》一类的爆米花商业娱乐片。在好莱坞职场内,今天制片方为了制作非裔特供片而启用大批非裔演职员,明天又为了制作亚裔特供片而启用大批亚裔演职员,但是在这些特供片之外的普通影片制作中,好莱坞职场是否又会回到歧视的常态中?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充满幻想的影片是否又会加深民众对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使人们看到非裔便联想到部落,看到亚裔便联想到黑帮?

正好前阵子我重温了1999年拍摄的香港现代武侠电影《中华英雄》。刨去流水账一般平平无奇的剧情以外,影片对上世纪美国华裔的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开头描绘了清朝以来百姓劳苦,不得不卖身到美国当苦力,遭受非人待遇的情况。以华人协会为中心的唐人街百姓对来到纽约的国人伸出友善之手,并策划矿场暴动,里应外合解救出受难的赴美华工。这种集民众力量而非个别高手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剧情设置,充分体现了根植在中华文化里的团结精神和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矿场老板蒙受巨大的损失,便集结3K党和日本剑术高手对唐人街发起了攻击。唐人街的百姓英勇抵抗,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最终代表正义的美国警长终于到来,说着“这是美国,崇尚自由、人权的地方”并驱散了闹事的3K党。这句台词,正是大荧幕之外美国亚裔、美国非裔,以及所有受到压迫人们希望发出的声音。

与此同时,主角和日本高手进行剑术对决时无意间砍倒了自由女神像高举火炬的手,象征着关于“自由”的美国式谎言禁不住敲打。主角获胜之后,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站在女神像头顶俯瞰着繁华的纽约城。这一幕仿佛暗喻着中国人终于推翻了压迫,其传递出的民族情绪可见一斑。

作为一部现代武侠超级英雄片,《中华英雄》却花了大把的笔墨细致地描绘了上个世纪美国华裔们的生活状态与受到的压迫。影片没有过度神话武术高手,而是着重描绘普通民众反抗压迫的斗争。而作为一代武术高手的主角,则更像是一个符号,见证着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开始与终结。

如果我是身在美国的华裔,我想我会更喜欢像《中华英雄》这般敢于直面种族压迫,勇于为其群体发声的影视作品,而不是像《尚气》《黑豹》一样无意去改变现状并仅供少数族裔们享用的劣质代餐。


参考文章

⑴理想化的非洲自主与流散的美国非裔现实:《黑豹》中忽视的激进历史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82193.html

⑵“可互换的亚裔”:亚裔被叫错名字背后的隐性偏见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607/the-cost-of-being-an-interchangeable-asian/zh-hant/

⑶《复仇者联盟4》全球票房超28亿美元 中国又贡献300万

https://new.qq.com/omn/20200103/20200103A04DRF00.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